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贾平凹《废都》中,有这样一段笑话。

 

某君做包皮手术,老护士备皮。因有事出去了,年轻护士接着做。出来洗手的时候老护士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JJ上还纹的“一流”,这东西还有一流二流的?年轻护士说:上面写的不是“一流”,我看的时候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名单里包括了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这个双“一流”,我看到的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份名单,不过是延续了“985”、“211”工程中将教育科研经费向少部分高校倾斜的做法,奢望通过资源的集中,造就一流的大学。对于那些学校实力不够的,也获得了一种通过建设一流学科获得政策倾斜的渠道。

 

用官方的话语形容,就是学校与学科建设双管齐下,可以发挥部分综合实力不强,但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的学校发挥学科优势。

 

但是这份名单一出,就引发了诸多争议。争议不在于很多高校学生抱怨自己的学校未进一流大学。而是自己大学的王牌学科,竟然不在一流学科名单之内。例如四川大学没有临床医学,上财没有财经只有统计学,同济只有土建,中国药科大没有药学而只有中药学。

 

有人甚至形容,这次双一流是对老牌知名学科的摧毁。从这份榜单,看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

双一流怪现状综述:

1.一流大学重庆大学,是一所没有一流学科的一流大学。

2.东北师范大学有六个一流学科,却不是一流大学。

3.武汉大学的一流学科矿业,在武汉大学并不存在,然而武大王牌水利不是一流学科。

4.复旦这样一个文科强校拥有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的一流学科,而著名的航空航天类大学西工大却没有这个一流学科,居然复旦新闻不是一流学科。

5.以文史哲见长的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所有的双一流学科均为理工类学科。

6.中央民族大学的一流学科,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民族学专业。

7.以临床见长的医科大学基本全军覆没,甚至包括医学龙头老大协和。

8.暨南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是药学,而暨南大学的医学院基本属于边缘单位。

9.电子科大的电子并不是一流学科。

10.世界前列的国科大数学和物理不是一流学科,而莫名其妙的材料居然成了一流学科。

1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与林学学科世界QS排名50-100,没进一流学科。华南理工大学一流学科中有农学。

 

 

华南理工的同学说,我们的农学,其实是码农。双一流是21世纪以来国家对中国教育开的一个最大的玩笑。

 

但是看看,双一流是谁组织的,是想干什么的,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可以理解了。

 

主持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部委包括教育部、财政部和发改委。

三部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也就是说,这个双一流是将来时。不是现在认定了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就已经是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正因为不是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才要去建设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

 

各个学校去争当一流学校和一流学科,其实争的就是个建设费而已。

 

至于武大的水利,同济的桥梁,北航的航天,南开的数学,华农的农学,都已经是一流学科了,就不要来分建设费了。

 

这就是为什么北航、南航、哈工、西工四大航空航天名校只象征性的给了一个安慰名额,而复旦、北大却拥有“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这个一流学科。

 

细看这份名单,42所一流大学名单中,无非是在原有的985、211学校之外,新增了几个学校,其中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非985高校进入了“一流大学”名单。

 

那些没有评上一流大学的学校,也可以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分一点建设费。

 

但是从985、211到双一流,这种通过资源倾斜造就一流大学的方式,不过是延续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验,这种经验造两弹一星、造飞机潜艇或许可以,这样造就一流大学,成功过吗?

 

较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套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

 

要网罗高水平的教授,当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对于高水平的教授,也不是万能的。甚至可以说,能用钱买来的高水平教授,这个水平也是可疑的。

 

高水平教授看重的,除了待遇,更在于能否让自己的研究获得最大的支持,这种支持不光是资金的支持,更在于软环境的支持。在自由讨论的空间越来越小,上课时都有人监控,越来越像政府机关的高校里,是不是多拨点钱就能做成世界一流?

 

无论是“211工程”还是“985工程”,初衷都是集中精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学,培养人才,参与到全世界竞争中。

 

其结果是,这些学校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与政策的倾斜,仅2009-2013年,“985”、“211”高校拿走了全国七成的政府科研经费,其中“985”高校拿走52.7%,为1394.94亿元,“211”高校拿走“19.3%”,为510.66亿元。占本科高校总数85.7%的其他高校,只拿到了剩下的754亿元经费。

 

如果说在20年前这样做还可以理解,但是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仍然通过行政手段,将学校和学科划分为三六九等,并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并且这份规划很可能会继续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发展20年,那么其结果很可能是,强者未必更强,弱者必定更弱。

 

中国高等教育的希望,也是中国的希望。

 

注:本文为2017年旧文

 

 

 

话题:



0

推荐

于达维

于达维

15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本科毕业,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物理专业硕士。现任财新科技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