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马上就是鸡年了。记得24年前,周星驰的《逃学威龙》系列拍到了第三部,名字就叫《龙过鸡年》,这简直是周星驰的电影里起的最省事儿的一个名字,既和过年没关系,也跟鸡没关系。
转眼又是一个鸡年了,随着中国人的脚步走遍了世界,中国人的习俗也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为了给中国人助兴,国外的科学家还专门发表文章,告诉我们鸡这种人们最熟悉的动物,其实对我们来说很陌生。
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它。我们以为它们很傻、很蠢,目光短浅、随遇而安,实际上它们很聪明。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动物行为专家洛丽·马里诺(Lori Marino)在科学期刊《动物认知》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她列举了许多经典认知心理学实验提供的证据,说明鸡的智力水平被我们无端低估了。
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算是智力最差的鸡,也与学步时期的孩子智力相当。
“我们普遍认为,鸡所拥有的智力水平应该比其它动物的智力水平要低。其实大多数人完全不了解鸡的真正心理。”
鸡不仅有独特的个性,会运用策略智取对手,还懂得自己在啄食顺序中的地位,还能进行演绎推理,这是人类到7岁才逐渐形成的能力。
这些结论来自于一系列的认知心理实验。比如对于新孵出来的5天的小鸡,它们已能够辨认隔板后的食物哪个更多。
对于成年的鸡来说,数数就更不是事儿。
研究人员放好两堆塑料“鸡蛋”让母鸡去孵化,哪怕两堆“鸡蛋”的数量只相差一个,母鸡也会选择数量较多的那堆。有时研究人员故意从其中一堆“鸡蛋”中拿走几个放到另一堆中,母鸡马上会重新选择较多的那堆进行孵化。
还有一个实验,他们给一只成年鸡看一个移动的小球,在小球消失后,它还能记住其移动轨迹,记忆能维持三分钟;如果将小球的位移遮挡住,它依然能记住其移动轨迹,时长为1分钟。
这就意味着,鸡知道那些离开自己视野范围的东西依然是存在的,而人类要到1岁之后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更著名试验,就是让鸡尝试忍受饥饿,忍受的时间越长,允许吃饭的时间就越长,结果发现93%的鸡都能够控制自己进食的欲望,在眼前的诱惑面前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为了得到更多,它们宁愿饿着。
这种能力,人类三岁的小孩都做不到。
鸡的沟通方式也相当复杂,包括了一系列不同的动作语言和至少24种不同的鸣叫,它们以此向伙伴传递信号。在认知心理学上,这种能力需要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以及领悟其他动物意图的能力,这也是包括灵长类动物在内的高智商、群居动物所具备的能力。
马里诺的一句评价非常到位——家鸡们会互相观察,互相学习,并互相欺骗。比如说它们会用不同的叫声提醒主人它想干什么,它还会观察主人的脸色,主人生气的时候就不会老是提要求。
但是鸡的这种小聪明,却似乎难以改变人们对鸡的刻板印象。曾经有一个寓言,就是说很久很久以前,鸡和其它的鸟儿一样,是会飞的,可是有一天,狐狸对鸡说:“你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学习飞翔,天上又没有食物。”
鸡想着狐狸说的很对,为什么自己要辛苦练习飞翔。于是它们开始放弃学飞,每天在地上奔跑,它们越跑越快。
一天,狐狸又来对鸡说:“你们为什么要跑那么快?跑的快根本对你们没有任何的用处,周围的食物那么多,跑的快根本看不到。”
鸡们都觉得狐狸的话有道理,日子越来越久,越来越久,鸡失去了飞行和奔跑的能力,现在它们既不会飞,也跑不快,狐狸轻而易举的就能抓住它们。现在,它们成了狐狸的猎物。
很多国家都喜欢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一个国家国民的性格,比如英国喜欢用狮子或者公牛,俄罗斯、德国、美国都喜欢用鹰,去诠释一种开拓精神、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但是也有一种性格,用鸡来形容也十分贴切。它们满足于主人提供的温饱生活,最大的满足,是老子也曾经阔过。当它们的血肉最终被送上主人的餐桌的时候,它们会觉得这是最大的幸福。
当然它们也很聪明,它们会互相观察,互相欺骗,以便在主人有限的食粮中,争取最大的份额。当别人质疑它们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它们会说这严重伤害了它们的感情。
当主人帮它们隔绝了所有外界信息后,它们就自豪的认为自己成了宇宙的中心。
为了这个伟大的事业,它们献了青春,又献了子孙。
其实,这丝毫没有侮辱鸡的意思。毕竟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是有局限的,但是人如果活成了鸡的生活,就够可悲了。
其实,我跟鸡还是有感情的。记得刚刚出国的时候上英语课,老师让大家说一个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我就说是fried chicken,老师说那你来美国是来对了。
马上过年了,大家又要吃不少鸡。
希望大家吃好喝好,不要暴饮暴食。
鸡年大鸡大力!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