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15时29分,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至此,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已“集齐”五颗星,北斗系统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的一步。从2015年3月30日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始,到现在第五颗星的加入,我们将可以对北斗全球导航系统体制进行完整的验证。
这五颗星,可以说是未来北斗而全球组网最基础的五颗星,要完成全球组网,还需要30颗中地球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北斗全球组网需35颗星
3种轨道并存可以进一步提高卫星覆盖面,可提升定位精度,而5颗处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未来不仅可以导航、定位、授时,还能发送短报文。
根据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可以说北斗系统的建设,正在按照我们当年的规划一步步推进。但是回头想一下,仿佛又有哪里不对。现在北斗已经开始全球组网,在之前北斗对于中国本土乃至亚太地区的覆盖已经完成了,那么我们现在的手机上,导航仪上,有多少人用上了北斗呢?
我们当然没法一个个的问,就算问,我们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手机里面有没有北斗的芯片。
这里有个数字,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接受北斗网专访时说,十二五期间,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累计销售量突破1500万,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超过30%。
如果按照国产北斗芯片千万级别的出货量计算,和智能手机、车载导航仪等智能终端市场每年3-4亿套的销售量相比,占比确实有点可怜。
根据《中国工业评论》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目前GPS已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形成成熟的市场应用模式,占据了中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近99%的份额。
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卫星导航芯片市场的95%已被美国占领,国内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研发此类多模导航芯片的能力,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核心技术,阻碍了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制约了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规模化、大众化发展。
当然在专业领域,情况相对好一些。包括高精度测量、GIS数据采集、车辆调度终端等,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分别占据30%和90%的国内市场份额。
不过在高精度领域,主要是政府采购的功劳。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就对我们表示,国家采购可以强制的推,普通的导航芯片就不能强制了。根据他掌握的数字,在高精度领域国内市场总量大约15万套,其中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板卡要占到7-8万套,占比达到50%。
根据他透露的数字,2013至2015年,北斗兼容机芯片的销量分别达到135万套、527万套和1326万套,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长。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销量跨越了百万台、千万台和亿台三大台阶。
之所以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销量能够跨越上亿的台阶,还是高通、MTK、博通等芯片巨头的功劳。
2012年底中国刚刚开放北斗系统接口文件之后,高通就在2013年宣布将推出兼容北斗的手机芯片,而直到2015年,国内的展讯、海思等芯片企业,才开始推出智能手机的多模导航芯片。在此之前,国产芯片只能应用于交通、气象、渔业、公安、林业等行业领域,在消费电子市场尚属缺位。
接口文件,专业上被称为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即接口控制文件。对于导航终端开发商来说,必须有这个文件,才能设计相应的芯片,否则终端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就是一堆乱码。
实际上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具备了公开接口文件的条件,但是出于对于国内研发企业的保护,就迟迟没有公开。在当时我们参加一个导航产业论坛时,就看到当时争论的还非常明显。
国内企业希望中国继续推迟公布相关解码文件,给国内企业留出更多准备时间。而来自高通的人士却私下表示,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随着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完善、欧洲伽利略系统成功,国际上对北斗的兴趣会逐渐冷却,北斗的民用市场或将沦落到靠政府采购维持的境地。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文件其实早就准备好了,连发布文件的网站都建好了,但总有国内企业找到相关管理部门,游说暂时不要对外发布。
而严酷的现实就是,在当时超过500亿元的中国卫星导航市场上,北斗系统占有率仅为1%左右。北斗系统注册在线的终端用户相当于其设计容量的百分之一,卫星资源闲置严重。
如果再不公开,在北斗完成布网时,中国市场上已经充斥了利用国外系统且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导航产品,那么大众消费领域的大门可能已经对北斗系统关闭。
好在这种情况并未持续太久,在2012年中国公开北斗接口文件后,国际巨头迅速跟进,确保了北斗系统在消费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在专业领域,由于需求量并不是很大,本土的企业也并未遭遇强烈的竞争,他们也坚持了下来。中国也开始认识到,只有更加开放,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
北斗星通副总裁段昭宇就对我们表示,现在发展的情况可以说是还好,原来可能想的太乐观,这毕竟是相当于从GPS的蛋糕中切一块出来,技术升级的角度上,也是需要两者兼容的,而且在手机领域毕竟有比较大的竞争,用户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按照冉承其的说法就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完成初期市场培育。按照曹冲的说法,应该说整体上达到了预期,很多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没有北斗的话,很多方面永远没法突破,前端市场就很难进去。
但是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一方面是需要利用北斗建立中国自主可控的导航系统,一方面是希望在世界导航领域能够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分庭抗礼,三足鼎立,或者至少是世界第三。
目前从产业规模上看,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超过1900亿元,北斗相关的产业总产值达100亿美元,贡献率超过30%。
现在因为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也还在组网,北斗的第三地位似乎问题不大,但是在消费电子领域,老三的市场份额,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要想让北斗达到与GPS、格洛纳斯三足鼎立的地位,路还很长,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却并不多。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