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次飞行,这是C919大型客机继首架机11月转场西安后取得又一重要进展,意味着试验试飞过程全面开启。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航空专家王亚男表示,试飞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C919需要攻克六大难关。
 
当日10点34分,由机长吴鑫、试飞员徐远征驾驶的C919飞机搭载观察员邹礼学和试飞工程师戴维、刘立苏,从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起飞,共飞行两个小时,完成预定试飞科目后于12时34分安全返航着陆。
 
本次飞行初步检查了飞机起飞、着陆性能与各主要系统、设备的工作情况。飞行过程中检查了飞机襟翼收放、起落架系统、导航通信系统状态以及加减速特性等。
 
C919飞机是中国按照与国际接轨的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150座级单通道干线飞机,2008年底完成项目可研论证,2015年11月在上海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在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架机首飞。目前拥有国内外27家客户的785架订单。
 
与目前航线上运营的同类型现役飞机(B737\A320)相比,通过采取减阻、减重、减排措施,做到更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
 
根据项目计划,C919飞机研制批共将投入6架试飞飞机进行试验试飞,2架飞机进行地面试验;6架试飞飞机需要完成1000多项符合性验证试验,2架地面试验飞机需要进行系统集成试验、全机静力试验和疲劳试验等。
 
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总工程师王伟介绍,这次第二架试飞的C919飞机,编号为10102,未来主要将对C919的重要系统性能进行测试,特别是以发动机为代表的飞机动力系统。除了今天的试飞,在上海主要要检查22个系统,然后大概要飞120多个试验点,目前安排了4到6个架次来完成这些任务,争取在2018年1月底左右具备转场的条件。
 
王亚男介绍,未来几年,C919大型客机要完成全部适航验证科目,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获得进入市场运营的资质,需要攻克六大难关。
 
首先是安全关。试飞必然面临着安全风险挑战。特别是失速、颤振和自然结冰等高风险科目,即使是毫厘之失,付出的也将是沉痛的代价。
 
其次是技术关,虽然通过ARJ21新支线客机适航验证,中国先后攻克了鸟撞试验、全机高能电磁场辐射试验、闪电防护间接效应试验等重大试验技术难关,掌握了失速、最小离地速度、颤振、自然结冰、起落架摆振等关键试飞技术,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适航审查程序、机制和体系,具备了喷气式民用运输类飞机适航审查能力。
 
而C919适航验证是我国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对干线喷气客机进行全面适航验证,加之控制律、复合材料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这些都将大大增加飞机验证的难度。
 
第三是协同关,为提高试飞效率,C919计划采用西安、东营“双基地”、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这对科学管理、创新管理提出新要求,对各专业、各部门、各区域、各单位如何更加积极地协同联动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
 
第四是人才关,伴随C919试验试飞的全面展开,中国民用飞机产业迎来支线运营批产、干线试飞试验、双通道设计制造“多状态并存”的全新局面。目前,世界民用飞机巨头人员人才规模一般在15万人左右,而中国商飞各类技术人员不过几千人,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不过几十人。伴随试验试飞工作的展开,目前我国航空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不足、骨干超负荷运转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第五是国际关,为更加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C919大型客机同时也向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提出适航申请并得到受理,但审定工作的细节尚未确定。
 
最后是时间关,受适航验证经验匮乏、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ARJ21新支线客机曾经走过了六年多的艰难试飞历程。经过ARJ21的实践和带动,目前中国民用飞机适航验证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像没有米字形跑道、特定区域特殊气候数据等关键试验设施、资源和条件不足的矛盾依然凸出。
 
加之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带来的试飞试验工作的风险性等,都将大大增加验证工作的不确定性,从而迟滞取证进度、给项目进展带来巨大时间压力。
话题:



0

推荐

于达维

于达维

15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本科毕业,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物理专业硕士。现任财新科技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