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该不该花费巨资建造超级对撞机?去重复别人已经完成的工作,即便是可能发现更多细节——还是应该寻找更具创新性的突破方向?

 

对此杨振宁就曾经发表《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表达过反对意见,对杨振宁的观点,支持超级对撞机的科学家也不好明确反对,而对于最早公开实名反对中国建设超级对撞机的王孟源,反击就不用客气了。

 

尤其是鼎力支持超级对撞机项目的丘成桐,更表示根本没听说过王孟源这个高能物理专家。

 

因为我兼任哈佛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的教授多年,却从来没有听过王先生的名字(我是唯一由校长正式聘任并在两个系内都可以投票的教授。)接到记者来信后,我请教哈佛大学物理系研究高能物理的同事谁认识王先生,结果没有人听过他的名字。

 

经过多次访寻后,终于知道他的导师是谁,那是一个没有在系中升职的助理教授,难怪系中资深的高能物理学家都不认识王先生。据说王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后再没有做任何有意思的论文,做生意已经二十多年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不觉惊讶于中国媒体采访科技专业的能力,实在有限得很!

 

但是不可否认,王孟源是货真价实的哈佛大学高能物理博士,虽然他做生意已经很多年了。

 

网友甚至对邱老这种动辄去挖别人出身的行为不齿,

 

“我甚至觉得丘这个搞数学的未必有王懂高能实验物理。”

 

“我觉得丘这样做很不地道。关于对撞机的是与非,提出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论点即可。丘氏这种迹近于人身攻击的做法,无助于提升其观点。”

 

“无论是丘成桐还是王贻芳,都不懂对事不对人这个道理。”

 

当然不管是杨振宁的反对,还是王孟源的反对,都没有影响超级对撞机项目的上马。对此我们也是乐见其成的,就算是不投给超级对撞机,这笔钱也未必会投到他们所认为更有价值的项目上。

 

不过王孟源也没闲着。看到被媒体捧上了天,甚至可能改写粒子物理理论的“悟空”项目的新发现,王孟源又出来说话了。

 

在他看来,“悟空”卫星这次“新发现”的统计误差太大,完全没有任何统计意义,

 

悟空卫星团队不止是拿一个没有实际统计意义的假结果来蒙混过关,而且存在误导听众的可能性。

 

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成果虽然被中国官方广为宣传,但是许多物理专业的博客却对它基本无视,既没有庆祝也没有反驳,发表论文的《Nature》自己的网站也没有出新闻报道。

 

“国际物理界没把悟空这次发现当回事。”

 

大家都知道,悟空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暗物质。作为一种目前仅在理论上存在的物质,却为星系外围恒星的运动提供了额外的向心力,否则星系核心能被观测到的质量远远不足以维持这种运动,星系就将分崩离析。

 

天文学家估算,宇宙由27%的暗物质、68%的暗能量和5%的普通物质组成。

 

目前对于暗物质的主流理论模型,是弱相互作用巨型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WIMP),作为暗物质最有希望的候选者,由于它们不参与电磁力作用,因此无法被直接探测到;由于它们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因此它们基本上与普通物质不发生相互作用;由于它们较大的质量,因此它们运动的速度相对缓慢,因而能够成团聚集。

 

专门寻找WIMP的项目,一类是在很深的地下,用大量同位素稳定的介质,观察其原子核与WIMP直接进行弱作用力反应,例如美国的LUX实验和中国的PandaX。二类是用卫星来测量WIMP在银河系空间中因弱作用力而自行衰变产生的正子和电子对,例如丁肇中主持的美国AMS-02(阿尔法磁谱仪)和中国悟空卫星项目。

 

悟空卫星就是专门测量宇宙线中的正负电子流的,其观测能段是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的10倍,能量分辨率比国际同类探测器高3倍以上。经过一年多的数据积累和分析,他们的论文11月30日发表在《Nature》上。

 

这次悟空卫星团队被广泛宣传的结果,就是在图中红线右端没有平滑过渡的一高一低两个点,分别对应着1.4TeV和1.2TeV的能量。这被认为是一种能量的异常变化,这被科学家解读成这个尖锐的峰表明有一个重的粒子在这里衰变成电子。

 

蓝线是Fermi卫星的数据,绿线是阿尔法磁谱仪的数据,红线的DAMPE就是悟空

 

之所以媒体广泛解读成悟空发现新粒子,是因为吴岳良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重的粒子假如是真正一个粒子的话,那就是一个新的粒子。

 

吴教授只是为了让你们能够理解,就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做出了这么一个“新粒子”的解读。这本身在科学上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但是在很多媒体看来,发现新粒子就成了最吸引眼球的标题。

 

殊不知,这个尖峰有没有还两说呢。这在央媒不合时宜的想要鼓舞今年北京特别冷的人心的同时,也让中国科学媒体成为国际上的笑柄。

 

根据王孟源的分析,这一结果有三个疑点,

 

第一是此前的Fermi卫星(蓝线)也涵盖了相关的能阶,却没有看到类似的现象,

第二是这个结果出现在电子流(纵轴)很低的尾端,刚好对应着较少的统计样本和较低的统计意义,

第三是这两个偏离平滑曲线的点,偏离的程度只有两个统计标准偏差左右,距离物理界传统上要求的五个标准偏差很远,连“有趣”都谈不上。

 

在他看来这两个数据点根本就是噪音。

 

我们也联系了接近悟空项目的专家,他们也承认,这个数据点统计上只有3西格玛的置信度,并没有达到物理领域要求的5西格玛。但是这位专家也明确指出,悟空团队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里根本就没提这个结果,至于发现新粒子,只是媒体的解读,实际上文章写的非常保守。

 

而且,另一位搞高能天文学的专家也说,实际上悟空团队并没有排除这是噪音的可能,所以说需要继续积累数据,才能确定是噪音还是信号。

 

王孟源这次又怼对了,只不过这次他怼的其实不是悟空团队,而是报道悟空的人。

 

不过他怎么知道,现在我们是多么需要一个欢欣鼓舞的大新闻。

话题:



0

推荐

于达维

于达维

15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本科毕业,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物理专业硕士。现任财新科技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