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统计学,作为一种发现事物之间相关性的数理分析工具,为人们了解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提供了在理论分析之外的一种全新视角。
 
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约翰·格朗特(John Graunt)撰写的《根据死亡公告作的自然和政治观察》,通过分析伦敦的死亡公告,分析了居民寿命和气候、贸易、健康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虽然模型比较简单,但首创了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用数学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因此被称为统计学的开创者。
 
此后在统计方法的开创者中,也不乏许多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比如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开启了利用统计方法进行保险精算的研究,高斯建立了正态分布理论,拉普拉斯建立了抽样调查的方法。
 
但是这些人类历史上的群星们开创的方法,却越来越多的被滥用,只为得出一些惊世骇俗的结论,甚至不管这些结论是不是违背了最简单的常识。
 
前几天有一篇被疯传的文章,《多吃主食死的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既然文章来自柳叶刀,肯定是自带着光环了,许多人即便是没有多少营养学知识,但知道柳叶刀这本杂志。
 
而且在这篇文章中,还并不是简单给一个结论,而是列出了很多复杂的表格和曲线,结论就是吃主食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还是吃肉的人活的长。
 
这肯定是打了很多医生营养师的脸了,因为医生营养师们总是告诉我们,脂肪要少吃,否则容易患心血管疾病。朋友圈里很多做科研的朋友,都争相转发。但是我给他们的留言就是,这纯粹是数学游戏,没有任何理论基础。
 
至少医生和营养师会告诉我们,为什么多吃肉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而这篇文章的作者给出的理由,就是吃肉的人活的都比较长,他们看到的只是现象。
 
但这个现象是非常片面的。当时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发现了一个特点,虽然他们调查的对象号称十几万人,但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比如中东、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而他们发现的规律就是,饮食结构中主食占比比较高的人,寿命比较短,肉食占比比较高的人,寿命比较长。
 
这还用研究吗?这么多个国家合作的科学家,难道没有一个人能用脚趾头想想,这些主食比例比较高的人,其实是吃不起肉,他们的寿命比较短,其实是生活条件太差,是穷死的。
后来再想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被微信定为不实信息了。很多人说,这篇论文其实是被自媒体的标题党害了,其实人家也没想这么说。
 
当然他们是没把“多吃主食死的快”写在标题上,而是用了一个冗长的名字《水果,蔬菜和豆类摄入量在18个国家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PURE)的前瞻性的研究》。但其实他们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说的就是“多吃主食死的快”这个意思。
 
营养专家范志红就指出这篇论文的几个问题,首先就是研究的对象范围受限,受访者为低收入、体力劳动和食材困乏的群体。其中81%是小学和中学文化,82%是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者。
 
中科院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教授对《知识分子》评论说,这项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和分析方法,以及对数据的解释都存在很大问题。随后,缺乏专业知识的媒体为抢头条而挂出的标题党新闻,将会误导我国居民的饮食选择和损害公众的健康,无疑会进一步助推已如井喷式增长的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疾病相关的死亡率。
 
说点粗话就是,少扯什么吃什么死得快,膳食平衡最重要。
 
但是这是统计科学的错误吗?其实不是。
 
因为在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关性的时候,肯定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是建立的模型过于想当然,得出的结论也往往莫名其妙。
 
比如说这篇文章中提到,
 
研究团队“惊喜地发现”:脂肪摄入最多的人群的总死亡率比那些脂肪摄入低的人要低23%。两组人群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基本相当,甚至吃脂肪多的人群中风几率还更小。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分析这些人的基础健康状况,所在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在发现一个违背常识的规律的时候,还挺“惊喜”的。难道是他们在象牙塔里面呆的太长了,不知道人世间还存在吃不饱饭,看不起病的情况。
 
今天同事又发现了一篇论文,也是一篇玩弄数字游戏的文章。他们通过分析中国的预期寿命数据,说明北方供暖政策导致淮河以北比淮河以南有显著更多的空气颗粒物,导致北方地区的人们预期寿命会减少0.6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肺死亡率增加。
 
看到这篇论文我又想笑了。这不是四年前被批过一轮的研究吗,怎么换个地方又发表了?
 
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国和以色列的4位经济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空气污染对平均寿命的长期影响:基于中国淮河取暖分界线的证据》,称上世纪90年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5亿人口,因为吸入肮脏的空气而比同时期的南方人平均少活5.5年。
 
烧暖气少活五年,是很多媒体为报道这一研究设定的标题。说他们标题党肯定有点冤,因为这就是文章得出的结论。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怎么就不想想,要是不给供暖,北方人要少活几年?
 
当然这次的研究肯定和上次不是一伙人,毕竟少活的年数不一样。这次只少活了0.6年。
 
空气污染有害健康,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了,而写一篇论文去重复这个常识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有人给发表,但是得出一个少活几年的结论,除了增加这篇文章的注意力,对改善空气质量没有任何帮助。
 
再过不到一个月,就又到诺贝尔奖的开奖季了,类似吃主食死得快,烧暖气少活几年这样的研究,永远也得不了诺贝尔奖。
话题:



0

推荐

于达维

于达维

15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本科毕业,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物理专业硕士。现任财新科技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