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到古罗马文明,都有依靠吸食人类精气生存的神怪传说,即便是在中国的古代神话里,也有像黑山老妖这样的妖怪。近代从东欧传到世界各地的吸血鬼故事,更成为许多艺术作品灵感的来源。
  他们喜欢在夜晚用锋利的尖牙寻找着新鲜的血液,这能让他们的生命永葆青春,当然长命也有他们自己的烦恼,他们不得不一再和深爱的人一次次告别,孤独的在世上寻找下一个落点。
  相传世界上最后一只吸血鬼,就是尼古拉·特斯拉,这位被公认为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这位来自吸血鬼故乡罗马尼亚的奇才,不仅深陷的眼窝跟吸血鬼有点像,很多做派也很像,他每天只睡2个小时,而且终身未娶。
  当然他有没有吸血,实际上并没有证据,只是他的才华,太不像人了。
  传说总是有现实为基础,人们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让人们想到年轻的血液,或许是对抗衰老,逆转时间的良药。更有很多较真的科学家,一定要在实验室中尝试一下,这种方面到底是不是有效。
  2014年,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Tony Wyss-Coray做过一项实验,把来自年轻小鼠的血浆,注入到年迈小鼠体内,似乎可以改善后者的记忆及学习能力。血浆也就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这一研究,可以说是上世纪50年代的连体共生研究的翻版,当时的方法,是把年迈和年轻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使它们的血液相互混和,结果发现,年轻血液能让衰老的小鼠重新焕发活力,当时也被称为换血疗法。
  这种方法近几年再次流行,并且证实对肌肉、心脏、大脑和其他器官都会产生有益效果。不过不幸的是,年轻的小鼠出现了提前衰老,肌肉修复能力出现了与年龄不符的减退。
  换血的方法,肯定对年轻动物不会有什么影响。这在动物身上可以的话,在人身上行不行。很多人敢想,但不敢干,因为这种实验需要昂贵的成本,但是又不可能得到正规科研机构的支持和资助。
  但是一位年轻的内科医生另辟蹊径,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自己出钱。
  8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就报道了这项疯狂的实验。这位年仅31岁的医生名叫Jesse Karmazin,成立了一家名叫Ambrosia的公司,而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神的食物,言下之意,在他看来,年轻的血液,是最美味的食物。
  他的计划,是给参与测试的人一次性注射年轻的血浆,参与者必须交纳8000美元的费用。只要年龄在35岁以上,都可以参加,他们将接受来自年龄在25岁以下的捐赠者的血浆。
  他们计划招募参与这一实验的志愿者达到600人,年龄从不到40岁至80多岁不等。这项实验最快将从8月底开始,每名受试者将会在2天内被输入约1.5升的年轻血液,研究人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观测参与者的各项健康和衰老指标的变化。
  当然这次实验也受到了许多主流科学家的非议,很多人认为,这个实验本身不会有任何价值,也不会带来任何有用的信息。不过Karmazin对此无所谓,在他看来,年轻的血液会造福人类,这件事有着许多铁一般的证据。
  但是他在实验也不乏支持者。实际上,曾经与马斯克共同因为创办PayPal而暴富的彼得·蒂尔(Peter Thiel)就是这一项目的狂热支持者。据Inc.的一篇报道,Karmazin一开始还没想把事情做那么大,直到彼得·蒂尔的投资总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Thiel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不认为目前已经找到了长生不老药,但很有可能存在某个可以突破的点。我目前关注一种上世纪五十年代做的一种输血实验,但后来就销声匿迹了。这种技术突然没了后续跟进很奇怪,应该有鲜为人知的潜力在那里。”
  至于这件事在科学上有没有依据,Thiel觉得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他认为这可能填补了一个空白,因为大的制药公司不会去研究这种疗法,因为这种疗法本身确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也没法申请专利赚钱,也不需要FDA的批准,说白了,就是输个血而已。
  在美国硅谷有传闻称,已经有不少科技巨头加入了这种输血疗法,一次花费几万美元,每年都进行数次这样的“疗程”。但是在美国,血液的买卖是非法的,其实不光在美国,恐怕没有什么地方买卖血液是合法的,所以现在他们所接受的这种疗法,也肯定是非法的。
  但还是有人想做,有人愿意做,有人能给他们做。由此就忽然想到,这种治疗方式,可能在这次实验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
  关于永生,记得曾经有一个研究,是关于人类细胞分裂的次数最多只有50次,而每次分裂的平均时间,大约是2.4年,也就是说,人类自身能够维持自我更新的时间,最多不过120年,这几乎也就是人类寿命的极限。
  当然这也许只是肉身的极限,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返老还童,不过是在改善某些衰老的机能,并不足以让人获得永生。
  但是,永生又如何呢?记得老沈曾经在一次提到永生的时候说,
  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质量。
  在《香烟——一个人类痼习的文化研究》一书中,谈到禁烟这件事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
  当健康成为一种商品,我们越是不断听到健康这个字眼儿,对它倾注越多的关心,我们的社会就变得越发病态,越来越充满各种缺陷、疾病和无能。 
话题:



0

推荐

于达维

于达维

15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本科毕业,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物理专业硕士。现任财新科技主笔。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