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从美国人发现了引力波,很多人在果壳、知识分子等公号的帮助下,当然也包括我们,第一次了解了引力波。

但是后来又一轮的刷屏,来自五年前的一则职场选秀节目上的视频,一位满口“引力波”、“超光速”的下岗工人,因为当时遭到了现场嘉宾的奚落,现在大家都欠他一个道歉。甚至全世界都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方舟子说诺贝尔哥可能连初中都没学好

虽然我们也理解大家对某些嘉宾的反感,尤其是其中一位科学教主的厌恶,但这并不能给这位民间科学家带来更大的说服力。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这一轮引力波的科普是又白瞎了,这种东西能上头条,基本上是这一轮引力波的科普是喂了狗了。王以超的评价就比较客气:转发支持这种东西的人,智商上都有硬伤。

当然智商高低并不代表什么,术业有专攻,只要人人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也就没什么好指责的。

这让我想到十多年前接触过的民间科学家,其实早在这位诺贝尔哥之前,中国已经有很多人扛起了挑战相对论的大旗,甚至担负起了为中国造飞碟——反重力飞行器的重任。而且他们的境遇比诺贝尔哥要好的多,不仅获得了官方的身份,也获得了一定的经费,根本不用跑到电视节目上去受人白眼。

最开始注意到他们,是2003年底看到一则报道《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关注反重力研究》,在报道中说,十几家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在北京翔云楼宾馆举行的科研动态座谈会上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关注反重力研究。

座谈会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江兴流教授和中国管理科学院的冯宝生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多年来在反重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虽然与会者就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质疑,但是,对他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他们的研究工作能够继续开展下去。

这则报道中说,目前,我国有少数专家和实验室在开展反重力研究,但人员分散、资金不足,研究工作停留在无序、无计划的状态。为此,与会者希望有关部门应对此项研究工作予以关注,并能够提供帮助。

然后我就通过这次会议上透露的信息,寻找当时与会的专家。其中一位,就提出了一种新的相对论。根据他的介绍,这个理论不仅包括了相对论中的一些东西,还能解释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

据他介绍,他的相对论研究,从1966年就开始了,20年后的一天,他觉得已经发现了引力的奥秘。

在他看来,牛顿引力理论、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以及超弦理论,都是“非本质性的物理理论”。他认为,引力这样的超距作用是不可能的,运动与物质必然相互联系,空间中不同层次的运动粒子必然相互影响。

他从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必然等于反作用力出发,认为物体受力后在导致速度变化的同时,由于物体内部动量与外界的平衡,物体的质量也会改变,从而导致时间、体积、能量的改变,引力就是“内动量失”。

根据他的理论,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就是如果陀螺高速旋转,周围能产生引力。

他一边将结果寄给周培源先生请教,一边立即着手进行实验检测。由于条件有限,他在妹夫任教的中学的物理实验室里做了第一次实验。实验结果被淮北日报报道后,受到当时淮北市长的关注。

同时他也得到了周培源秘书的回复,信中要求他做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并推荐他参加1990年在湖南召开的全国第9届相对论与引力理论会议。

据他的介绍,他的实验结果在会上引起轰动,中山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和中科院高能所都要他前去做实验,结果由于华中理工大学因为独有的位于山洞中的引力实验室而中标。

在做生意的同学提供的25万元经费帮助下,他和华中理工大学引力实验中心主任罗俊教授一起进行这一实验,历时两年,但是在高真空情况下,没有发现他预言的现象。在低真空状态下,实验中出现反常现象。

在实验后项目验收会上得出的结论是,“低真空中实验曲线的解释,还有待探讨,更高真空,更高精度的情况仍有待研究”。虽然没有明说,实验基本上是失败的。不过在他看来,“这已经是可以得出的最好结论了”。

2003年底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在《思维科学通讯》上发表了论文,他本人的身份,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研究所的研究员。在西直门一家涮肉馆子里,他一边大口吃着毛肚,一边分享他“研究陷入低谷”的苦闷。

在他看来,是因为那些专家在面对有可能推翻相对论的时候退缩了,因为一旦犯错误,对他们个人学术生涯的损失将是毁灭性的。

但是后来我又找了当时负责这一项目的华中理工大学引力实验室主任。

他的语气很坚定,“实验中确实没有看到他预测的结果,即使提高仪器精度,也没有用。他没上过大学,他也不懂相对论,如果你学过一点物理的话,就知道他的理论是胡说。”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引力研究室的一位专家的看法是,业余科学家的态度是富于幻想,但是不谨慎,而专业科学家的态度太保守。“美国也有一些人反对相对论,但他们是没看懂相对论,用牛顿的观点去理解相对论。”

后来我就跟他没有联系了。听说在军方的支持下,他们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为平台,进行中国反重力飞行器的研究。

多年之后,也零星看到一些他们的消息,反重力的研究,还在继续。再次看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所研究员,还是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副秘书长。这个联谊会的成员中,不但有名牌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甚至还有院士。

2010年10月,由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和中关村杂志社联合主办了首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会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论文集》进行首发。论文集收集了范良藻、华棣、季灏、梅晓春、李子丰、冯宝生等一批资深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科学工作者的论文。

据当时的新闻报道,这次会议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中关村园区、海淀区有关方面的亲切关怀。

2011年10月,第二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的时候,正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意大利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中微子速度超过光速,爱因斯坦相对论受到挑战。

当时与会的科学家认为,意大利科学家发现超光速,对物理学界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给中国科学家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积极探索,带来了一线曙光。使我们的创新探索有了一个国际基础,今天不会有人断然说我们是一帮“白痴”了。

但是不久之后,意大利科学家的发现就被证实是仪器出了问题所致,当然这也并不影响他们继续挑战相对论。正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天文学界开始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并提出“暗能量”后,被他们称之为“反引力存在的确凿证据”。

2013年,联合国大会同意设立国际小行星预警组织后,他还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了一封公开信,提出用他的“真正解决了自然界引力现象本质的理论”研发的“引力飞行器YFQ”,能最有效地阻止宇宙小行星撞击地球,拯救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他在信中请求联合国立即组织国际合作论证研发“引力飞行器YFQ”。

现在他们把自己的组织成为反相,也就是反相对论的意思。除了开各种研讨会,写各种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申诺,也就是申请诺贝尔奖。在《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论文集》中的很多研究,例如物体的重量随温度的增加,磁感应强度的增加,高速旋转,都会出现的重量减小现象。都是可以申诺的。

他们未必不知道,是没有申诺这一途径的,文章必须经过评审,发表在正规学术期刊上,经过同行检验并获得认可,发表在《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论文集》上是没用的。

有人说他们是骗子,他们要的是学术荣誉背后的名利,我倒并不这么觉得。

我只是觉得他们脑子比较轴,陷在自己所深信的东西中间走不出来,谁劝也劝不动。而官方学术体系中的科学家,很少有像罗俊教授那样,有耐心能够陪他们做两年实验,即便到最后证明他们的理论是胡说。所以就由着他们自说自话。

现在,罗俊教授已经当选了院士,而且是中国探测引力波的天琴计划的负责人。而他们还是在原地打转。

虽然很多人说他们没上过大学,用牛顿物理理解相对论,但是他们也是在自己的研究上花了几十年时间,如果安心系统学习一下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相信他们自己也能发现自己的漏洞,只是因为他们看惯了太多一夜成名,跑步进入主义的故事,不愿意按部就班的走科学的道路,这条道路太辛苦,成功率太低。

就这样,几十年就过去了。

这时候我就想起南方一位同行的朋友圈名字,就叫日拱一卒。与其操之过急,不如日拱一卒。

话题:



0

推荐

于达维

于达维

153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本科毕业,美国怀俄明大学大气物理专业硕士。现任财新科技主笔。

文章